您的位置 首页 > 遗产选粹 - 八部短拳
八部短拳
 
来源: | 日期:2021-08-30 11:54:10 | 浏览 次] 字体:[ ]

 

 

42.                             第三章 八部短拳
——————————————————————————————————————————————
第三章 八部短拳
少北武术拳阵中涵盖二十六部主要拳法。即短拳八部、长拳三部、短打八部、破拿六部、巧遁一部。其中,八部短拳是六根功中主要实练部分。
短拳的涵义:少北拳法中每部短拳都是专一训练某一根的法或力,其它各根只是根椐六合论与以配合运动。由于每一招式都不是六根同练,只突出一根,因此拳法套路练的不全面,有短处,故称为短拳。简明定义:少北短拳是六根功中突出一根,进行专一法力锻炼的根基拳法套路。
短拳的功能:通过短拳落实手根、腿根、步根、身根的四根大法,使法力存于身。短拳就象机器的零件一样,组装起来达到六根合作共练,就形成了长拳。如果说,短拳似零件,则长拳似整机。短拳训练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因为没有短拳的坚实基础,长拳的十三锋就难于全面的发挥;没有短拳的精练,长拳中各根的细微动作就易于忽略。由于忽根,就不可能达到长拳中六根法力迸发的境地。
短拳训练要求:短拳是练武的根基,在实践中必须精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在理论上也应透彻理解拳义,才能为四大术部,尤其是拳术中的四大部门及其术功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六根功中,内含八部短拳:手根四部短拳、腿根两部 、步根两部,共八部。身根大法内容在八部短拳中内含,眼根与气根各有自己独特的练法。                         
八部短拳的图文并茂分述如下:
第一节 三形根
一、拳理知识
(一)拳名解释:三形根是六根功中手根功四部短拳的第一部拳法套路。在拳法中,手在手根的远端,它有三种源于武术击技实践的击防手式,通称|“拳、掌、滑指”是为“手三形”。它是手的根基手形,故名“三形根”。拳名定义:在手根中专门锻炼手三形及其互相转化的这套根基拳法,称为三形根短拳。                          
(二)手的三种类型简述:
1. 拳:凡是五指皆内屈者称为拳,即手指全屈叫拳形。拳形有三种:(1)平拳(又称虎拳):拳面平、拳心实、指相并(图1.1)。(2)心拳(全称鸡心拳、又称弹拳):拳面不平、中指的中节突出、拳心实、指相并(图1.2)。(3)爪拳(全称勾爪拳,如猴拳等):拳心虚、拳面平或不平皆可、指或并或离(图1.3—1.4)。                        
    2. 掌:凡是五指皆伸者称为掌,即手指全伸叫掌形。掌形有两种:(1)瓦拢掌:五指的指间以并拢为主,大拇指内扣,小拇指内靠,通称“指并瓦拢掌”(图1.5)。(2)虎圆掌,又称卦掌:手指伸直,五指分离,虎口呈圆形,通称“指离虎圆掌”(图1.6)。
掌按运动的形式,在使用中可分为三类:即“阳立掌与阴立掌”(图1.7—1.8);“阳平掌与阴平掌”(图1.9—1.10);“正插掌与反插掌”(图1.11—1.12)。
3. 滑指:凡是五指之间有屈有伸称为滑指,即手指屈伸并存(兼备)叫滑指形。它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手形有:(1)勾手(图1.13)。(2)剑指(图1.14)。(3)滑化手(图1.15)。(4)甩手(图1.16)。(5)擒拿手(图1.17)等。
上述三种拳形,形成了拳心的实与虚,拳面的平与不平的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掌的两种与三类各自之间也都包含对立的双方的两个方面,而滑指则是介于它们之
43.                               第一节 三形根
———————————————————————————————————————
间的半屈半伸的手型。椐此,可以肯定地说,手三形的立论是全面的,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而是正确的。
二、拳法解析
三形根短拳是以击防主形“拦冲”为形意而形成的,主要锻炼其中的“挂拦”。本拳的学练目的就是专门练习手三形在技击中互相转化时的“挂手”的。挂是六种拦法的一部分。
“挂”是术语即以掌缘(小拇指侧)为先导,用四指搭扶于对方的腕或小臂上并发力,此称为“挂手”。由形上看分阴挂(掌心下)和阳挂(掌心向下)。由法上看分内挂(使对方的手臂因被挂而向身内移)和外挂(对方手臂因被挂而离身外移)。由力上看,要求发出挂滑与挂压的点刚力。由术上看要落实顺逆开合。挂手在技击自卫中有三大应用:(1)她能破对手的冲击,通称“破打”。(2)它能以挂手拿对方的手臂,通称“挂拿”。(3)它能粘于对方的手臂,为柔化的粘连随术功的先导,通称“粘合”。
通过上述可知,三形根是为短打自卫服务的套路。学者应根据以上挂拦及其三种应用,在千百次对练中,结合自己的实践,深化对本拳每一招式的理解。
三、术功诀要与落实
术功是拳法的灵魂,必须在演练中落实。这是“正宗与非正宗”的分界线。三形根短拳有两个方面的术功要在每一招式中落实。
(一)   拦法术功
歌诀:“上下下压高,内外内滑强,上滑当偷击,出勾勿忘拿。”                                 
简释:挂法包括拦冲之拦和双拦之拦。所谓“下压高”是指对方冲击,我在拦中下压其冲拳,使其拳锋下移,头锋失防。故在练拳时,凡是出现挂拦的动作,都要出现下压的滑力。“内滑强”在单人演练时不能落实,要在双人对练中落实内滑下压。如果没有下压的条件,则上滑其冲拳,同时以另一只手冲拳偷击(本拳有此招式)。拳中出现勾手,如阴立掌、剑指、爪拳等,都表示拿后手的姿态,示意此处冲后可拿。
(二)拦冲与冲拦术功
歌诀:“拦后有冲,冲后必拦 ”。
简释:因本拳是初始拳,只练“拦后有冲”,要落实拦与冲紧相连,突出防中击。在演练中,应当重视各招中的拦冲、双拦的快速进招。
[附注] 如为了落实“冲后必拦—冲拦”则必须改变本拳的动静点,通称“阴练法”。
(三)术功落实:              
首先必须明确套路中每一招式挂手的内含及其用意。反复锻炼内外挂法与挂滑挂压发力,达到学练目的。
然后双人对练,设甲冲拳击乙,乙则以挂手发力相迎,落实运用挂手破打。在对练过程中,必须转运身形,快速移步加以配合。精熟后再落实挂拿与粘连;最后进行综合挂手对练,训练本拳两部术功。
在方法上必须重视由单一到连续,由单练到互连,由法练到术战,步步提高。练习的次数越多,对手更换的越广,则术功才能熟极至巧,扎实存身。
四、拳组与招式拆解
全拳由直击主形“拦冲”为主;曲防主形“双拦”为辅组成。其中拦冲十八招式,双拦六招式。总合二十四招式,25个动作。
44.                            第三章 八部短拳
———————————————————————————————————————
拦冲在拳套中只有挂拦、正冲,没有搪拦及其它冲拳,是最简单的拦冲。由于本拳为初练拳,为达速灵,减除僵劲,除去内力,故以掌代拳前冲。双拦按“拦挂图”可知双拦必有中心点,即两臂在空间的拦防运动,必须出现交叉的中心防点。全拳的招式解如下:
(1) 双手拦冲(拦达下压) (2)双手拦冲(拦中下压)(3) 侧手拦冲(拦中下压) 
(4) 双砸双拦(双砸有交点)(5)双手拦冲(上滑偷击)(6) 双剑双拦(双拦要交点)
(7) 剑指拦冲(拦后冲拿) (8)剑指拦冲(拦后冲拿)(9) 双掌双拦(双拦要交点
(10)双勾双拦(双拦有交点)(11)双勾双拦(双拦要交点)(12)转体拦冲(转掌拦中压)
(13)侧位拦冲(转掌拦压) (14)侧位拦冲(转掌拦压)(15)双臂拦冲(转拦双冲)
(16)三连拦冲(拦冲、冲拦)(17)三连拦冲(拦冲、冲拦)(18)三连拦冲(拦冲、冲拦)
(19)三连拦冲(拦冲、冲拦)(20)侧手拦冲(拦中下压)(21)双搪双拦(双拦要交点)
(22)双防双拦(拦要交点)(23)下拿拦冲(冲中拿)(24)摆拿拦冲(冲中拿)收 式
五、三形根短拳谱
上步对拳向左观,虚步瓦掌平立换,左侧弓步推瓦掌,登山左勾右上穿,
返身虚步下砸捶,弓步瓦掌阴立随,转身登山双剑手,左下扑步剑指追,
回转剑指步虚推,右下扑步指再随,登山回观双挂掌,右转攀登猴传扬,
左步攀登在回旋,虚步滑指连环手,马步心拳两边分,左转弓步右推掌,
左上右下击腿捶,复转原式右推掌,右转弓步左挂推,右上左下击拳腿,
再复原式左掌推,左起登山右勾手,环轮劈掌转身形,虚步左掌式打虎,
返身虚步把掌插,倒转弓步换掌搓,拳掌滑指三形终,相随转换短拳成。
六、三形根短拳招式图解
(一)起 式上步对拳向左观:自然站立,双手瓦掌,两眼平视,深呼吸一次(图1.6.1)。左腿向前上步,双掌臂后摆,继右腿上步贴靠左腿,同时双手向体前亮掌,然后内扣掌至两胯处变拳、成对拳式,头左转,眼向左平视(图1.6.2)。
(二)虚步瓦掌平立换:继右腿原地垫步震脚,体左转,左腿向前上步成左虚步,同时右掌臂向左侧挂拦、至竖搪胸前、掌变拳,同时左掌经右小臂上方立掌向前拦击(1.6.3)。
(三)左侧弓步推瓦掌:继左掌臂向右侧挂拦、竖搪胸前、掌变拳,同时右拳变掌经左小臂上方、向前推击,左腿上步成左弓步(图1.6.4)。
(四)登山左勾右上穿:继右掌向左挂压、立掌左胸前,同时左掌经右掌心向体前上方穿掌、成勾手,同时左腿直立,右腿提膝成登山式(1.6.5)。
(五)返身虚步下砸捶:继体右后转,右掌向右环劈(图1.6.6),不停,右腿向前落步,左腿上步右腿前成左虚步,同时右掌变拳向体前下方、向右后下方、右后上方、再向体前下方直臂轮砸一周,同时左勾手变掌向体前下方轮劈至右腋下(图1.6.7)。
(六)弓步瓦掌阴立随:继右拳变掌(掌背向前)向左上方挂滑、变拳置于头前,同时左掌由右臂下方、向左前方击出、至阴立掌,同时左腿进步成左弓步(图1.6.8)。
(七)转身登山双剑手:继右拳变掌直臂后劈挂、身体右后转,体重心移至右腿直立、左腿提膝成登山式,同时左掌臂随右臂轮摆、至体前下方、掌变剑指,同时右掌臂挥摆至左肩上方、成直臂剑指式,目左视(图1.6.9)。
(八)左下扑步剑指追:继左腿向左侧落步屈膝、成右扑步,同时右指臂向右下方挥摆,左指臂向右侧回拉屈肘,目视右下方(图1.6.10)。
(九)回转剑指步虚推:继右剑指变掌向左侧拦挂,同时右腿提起屈膝、足背勾至
45.                              第一节 三形根
———————————————————————————————————————
左膝弯处,左剑指变掌扶置右臂上,目视左侧(图1.6.11)。
(十)右下仆步指再追:继右腿向右后方落步,屈膝成左扑步,同时左掌臂向左下方拦挂、掌变剑指, 右臂回拉右胸前屈肘、掌变指,目视左下方(图1.6.12)。
(十一)登山回观双挂掌:继双手剑指皆变指离虎圆掌(卦掌),左掌臂由下方、向前上方托举,右掌臂向体前下方压掌,同时左腿直立起,右腿提膝成登山式,头右转,目视右侧9图1.6.13)。
(十二)右转攀登猴拳扬:继体右转,右腿向右后方落步成叉步,同时右掌臂向右侧方横拦、掌心向上,左掌臂随左臂下方、向右侧挂拦、掌心向右前方(图1.6.14),不停,体重心移至右腿、屈膝,左腿跟进提起、足背勾贴右膝弯处,同时双掌臂先向体前上方、再向下方、最后向左侧方划圆圈一周挂扣、成勾爪拳点击,目视双拳扬击方向(图1.6.17)。
(十三)左步攀登再回旋:继左腿向左后方落步,体左转成左叉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左侧方拦挂、掌心向上,右拳变掌随左臂下方、向左侧拦挂、掌心向左前方(图1.6.18),不停,体重心转至左腿、屈膝,右腿跟进提起、足背勾贴左膝弯处,同时双掌臂先向体前上方、再向下方、最后向左侧方划圆圈一周挂扣、至勾爪拳点击,目视双拳扬击方向(图1.6.17)。
(十四)虚步滑指连环手:继前,(1)右腿向右后方落步,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右侧挂拦、至屈臂右胸前,掌心向下,左拳变掌随右臂向右前方推击(图1.6.18)。(2)继体左后转成左虚步,同时左掌向左后方挂滑、回拉至胸前、屈肘,右掌随左掌向左前方推击(图1.6.19)。(3)继体右后转成右虚步,同时右掌向右后方挂滑、回拉至胸前、屈肘,左掌随右掌向右前方推击(1.6.20)。(4)继体左后转成左叉步,同时双掌臂向体前上方交叉、十字穿掌、掌心向上,不停,双掌向两侧分掌外挂、掌心向下(图1.6.21)。不停,右腿上步贴靠左腿、双腿屈膝下蹲,同时双掌由上、向两肋间挂压、双掌变拳、双臂弯曲(图1.6.22)。
(十五)马步心拳两边分:继前,右腿向右侧横迈步成马步,同时双拳变鸡心拳、向左右两侧冲拳、又称挑鸡心击拳(1.6.23)。
(十六)左转弓步右推掌:继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拳变掌向左侧挂拦抄拿、内拧转回拉、至拳臂竖搪胸前,同时右拳变掌、向体前方推击(1.6.24)。
(十七)左上右下击腿捶:继前,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左臂向前冲拳,右掌回拉挂拦、至竖搪胸前(1.6.25)。
(十八)复转原式右推掌:上动不停,右腿撤回左腿后方落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前推击,左拳回拉挂拦、竖搪胸前(1.6.26)。
(十九)右转弓步左挂推:继前,右后转体成右弓步,同时右掌臂随体转向右后方挂拦抄拿、至竖搪胸前,左掌臂同时向体前推击(图1.6.27)。
(二十)右上左下击拳腿:继前,左腿向前弹踢,同时右臂向前冲拳,左掌回拉挂拦、至竖搪胸前(1.6.28)。
(二十一)再复原式左推掌:上动不停,左腿撤回右腿后方落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前推击,左拳回拉挂拦、至竖搪胸前(图1.6.29)。
(二十二)左起登山右勾手:继前,左掌向右侧挂压、立掌右胸前,同时右拳变掌、经右掌上方、向体前方穿掌、成右勾手,同时右腿直立,左腿提膝成登山式(1.6.30)。
(二十三)环轮劈掌转身形:继前,体左后转,左掌向左环劈(图1.6.31),不停,左腿向前落步、右腿上步左腿前成叉步、体左转,同时左掌向左下方轮劈、再返向左上方立掌,同时右勾手变掌、随左掌向左下方轮劈(图1.6.31)。
(二十四)虚步左掌似打虎:上动不停,双腿成左虚步,同时右掌下压变拳、至
46.                             第三章 八部短拳
———————————————————————————————————————
左腿前、屈臂,同时右掌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托举成打虎式(1.6.32)。
(二十五)返身虚步把掌插:继前,体重心移至左脚、左腿直立,右转体,右腿提膝,同时右掌臂向右下方拦挂勾拿、掌心向上,左拳变掌,立置右肩前、屈肘竖搪(1.6.33),不停,右腿向右侧落步、体右转,左腿上步右腿前成左虚步(似左扑步),同时左掌向左腿前方插掌,右掌收置胸前,目视左侧(1.6.34)。
(二十六)倒转弓步换掌搓:继前,头右转、左腿收至右腿内侧、前脚掌点地,双腿弯曲,同时左掌臂向右侧拦挂(图1.6.35),不停,左腿向左撤步成反弓步(似右扑步),同时右臂向右下方搓掌,右掌臂同时回拉至胸前(1.6.36)。
(二十七)收 式:继前,左腿直立,右腿收至左腿内侧、双腿自然站立,同时双掌在体前交叉、成十字穿掌;上动不停,双掌向两侧直臂分掌、左掌心向下、右掌心向上(图1.6.37);上动不停,右腿向后撤步,同时双掌背向双胯两侧后掸摆,然后左腿撤步贴靠右腿,同时双掌向体前内扣对拳两胯前,头左转(1.6.38)。继前,右转头、目视前方,同时双拳变掌、下放至腿两侧,成自然站立式(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