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北武术资料集 88----2
在短打三十六招中
地
开
十
八
招
式
秘
录
目 录
一、地开十八招式在贴靠中的四秘........................1
二、实例一:单展擒羊..................................2
三、实例二:靠山拔柳..................................3
四、地开十八招式主形招简记............................4
少北武术资料集 88----2
地开十八招式秘录
在短打三十六招中,分天开十八招式与地开十八招式,其中地开十八招式属近卫术法,是“贴靠叉合相应”的具体体现。因此地开各招式全部是上肢与下肢各锋点之间的叉合动作。叉合就是同侧或异侧的手足运动方向相反,把叉合加于对方,会使对方的上部与下部受到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产生转动而摔跌。在物理学上称力偶的作用。另一方面叉合动作也体现在使对方的下部因受绊而不能动,使其上部单一受力,也能使其因转动而摔跌,在物理学上称力矩的作用。
据上述可知,地开十八式的自卫理论,就是把叉合力加于对方的整体或局部,也就是把力矩或力偶矩加于对方身上,从而达到使对方因转动而失控,产生摔跌现象。
由于地开主摔在应用中体现在“破打与打中摔”、“拿中摔”、“擒中摔”、“导中摔”等各个方面,因而对阴阳十二部的运用,具有广泛的、较强的自卫功能。
本资料向学者介绍地开十八招式在实际自卫应用中的四大秘技。对有志钻研少北武术的同志给以一定的启示。
(一)地开之始,内锋先击:地开招式,皆用于贴靠,因此应首先发挥内锋(指肘、膝近击锋点与肩、胯贴靠锋点)的打击作用,然后以叉合力摔跌。
(二)一招双发力,又可前后行:指出了任何一招都有两种发力法,即擒合发力与击开发力。擒合发力就是把对方抱住拿住在对我双方相合之中擒中摔。击开发力就是在反粘连条件下以点刚力开击,在击中摔,就是一招双发力。
又可前后行,指任何一种地开招式都可以从左侧或右侧上步前行用,也都可以从左侧或右侧退步后行用,也就是可以主动的向对方贴靠;也可以被动的向对方贴靠或者说对手主动向我贴靠也可用招。
(三)叉合须连进,万变不离身:本技指地开十八式的互相连接使用,当使用某一招时,没有达到取胜的目的,必需急速把其它招的叉合连续加于对方,不给以解脱的可能,不论他怎样改变,叉合连进不离其身,直至摔倒为止。这就是“一旦叉合进,绝不离其身”或“叉合连进,不离其身”。因此本条实属地开十八招式的任意连接运用,运用的越熟练,则术战的技能越清奇奥化。
(四)每一招式在把叉合加于对方之后,除内锋先击外,最重要的是必须发挥叉合腿的“前挑、后勾、相绊、膝顶、踩缠”的作用。这种对方看不见的快速用招动作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技巧,是绝妙的秘技,学者当就每一个具体的招术,用心揣摩,始见真谛。
下面就地开十八式中的“单展擒羊”与“靠山拔柳”二招式做为实例,对上述秘技进行简要说明。
(例一)单展擒羊
(1)本招招型:本招系右侧或左侧的同一侧的叉合,现以右侧为例。把你的右侧上肢与下肢向你的右侧伸出,然后把下肢向你的右前方移动,同时把你的上肢向你的右后方移动,其型就是本招的定式。
定式后把上肢水平向前轮摆同时下肢向后扫摆,这种运动招式,通称单展叉合,在各种灵活运用中凡出现单展叉合,皆称“单展型”。
本型的特点是:(一)必须是同一身侧的上下肢。(二)叉合必须出现在同一身侧的侧位。(三)必须是上肢由后向前发力同时下肢由前向后发力。
(2)本招主形:主形招即右侧前行招。
设甲乙对阵,按图一,甲进击,乙用本招。当甲以右拳进击,乙则以左手挂拦,同时向自己的左侧移动左足,如图一的箭头所示结果如图二。
图一 图二
乙急速按图二箭头所示前迈右腿直插甲的裆内,同时把右臂冲拦于甲的胸前,其过渡状态如图三所示。
图三 图四
主形招按擒合发力,右臂拦抱于对方发力后,如图四所示。
上述就是单展擒羊的主形招。
主形招属于擒合发力,为右侧上步前行招。
(3)本招秘技
一、叉合之始,内锋先击。应用本招自卫之际,当你的右腿插入对方的裆内为达到稳如泰山,必须全腿深插为妙。另外,在插裆同时右臂平拦之前的刹那要以肩锋击撞或以胯锋突击,对发挥本招的力威特别有利。
据上述可知,当用本招时,勿忘“深插与肩、胯锋击”的细节。
二、一招双发力。本招在使用中有两种不同的发力法,法同而力异,其中擒合发力已在主形招中叙述。下面只叙述击开发力。
按图五,当乙已经把叉合加于甲,根据对方情况,欲采用击开发力,则按图五的箭头所示,要发挥肩臂的击撞力,同时插裆腿要突然对甲的前右腿的小腿加以后勾外顶的爆发力。在此击开发力的力偶矩作用下,对方会因失控而被击倒,如图六。
图五 图六
三、又可前后行。按(2)本招的主形为右侧前行招,如果甲以左拳顺合进击,乙则可与右侧相对称的左侧前行招进招。但不管左侧与右侧其前行招,都属于主动贴靠的用招法。
如果对手快速急步进招,他主动向你接近,你则处于被动贴靠情况下,此时运用本招可采用左侧和右侧的后行招。
设甲乙二人对阵如图七,甲以右拳、右腿猛烈向乙冲击(按箭头所示),乙则按图七箭头所示,仰身转体约九十度同时抬右腿随身转退后一步,左腿放在甲的右腿前面,如图八所示。
图七 图八
后行招也有两种发力法或擒或击。按图九所示擒合发力。如果乙右腿起外勾,并以肩胸撞击,则属击开发力。
总之单展擒羊在自卫中用法很多,上肢可以冲击,下肢尤其是小腿及足部小动作随机应变而击,会达于用招的至巧,学者在不断试用中必有深刻的体会。
(例二)靠山拔柳
(1)本招招型:本招也是右侧或左侧的单一侧的叉合,但与单展型不同,设把你的右侧上下肢向你的右侧方伸出,然后上肢手背转向前方并移臂于右前方,下肢拉向右后方,此即本招的定式。
定式后,上肢由右前向右后平摆,下肢由右后向右前勾摆,这种运动招式,通称拔柳叉合,凡属于此形式的叉合,都称为“拔柳型”。
本型的特点是:(一)必须是同一身侧的上下肢。(二)叉合必须出现在同一身侧的侧位。(三)必须是上肢由前向后发力同时下肢由后向前发力。其中第三个特点恰与单展型相反,它们的区别就在这里。
(2)本招主形:主形招为右侧前行招。
设甲乙二人对阵,甲进击,乙示用本招。当甲右拳向乙冲击并迈右腿进步时,乙以左手挂拦其右拳,同时前左脚向甲左前侧移动,如图九的各箭头所示。
乙急按图十所示转身,其右腿随身转时伸至甲的左侧,其右臂同时随身转横拦于甲的右侧,如图十二,形成倒拔杨柳之势。
上述主形招属右侧前行招,为擒合发力。
图十一 图十二
(3)本招秘技:
(一)叉合之始,内锋先击。按图十转身后立即出现图十一的肘锋先击的状态,然后展臂形成图十二的状态,动作必须连贯而迅速。
(二)一招双发力。第一种如主形招,以擒合发力,抱着对方,如拔柳之势,在擒中摔。第二种为击开发力,在转身肘锋先击之后,立即展臂发点刚力击之,同时右腿前挑甲的膝弯,形成足与臂的叉合点刚力。如图十三,这就是击开发力,形成击中摔的发力。
(三)又可前后行。主形招就是右侧前行招,如果甲以左拳进击并上左腿,则乙必把右侧与左侧做相称的行招,左右两侧的动作对调,这就形成左侧前行招。除前行招外,还存在着后行招,用于甲以急速冲击,主动向我贴靠时。
现仅就后行招的应用,做如下说明。
甲乙两人对阵如图十四,其中甲按图中箭头所示向乙猛烈冲击,乙则按图中箭头所示左手挂拦破冲同时转体,右腿后走步,如图十五所示。然后乙急转身并以左腿拦绊甲的进步腿,并随身转动左臂,抱于甲之背部,如图十六所示。
上述就是甲主动向乙冲击贴靠时,乙所用的后行招。
当然后行招也有左侧及右侧之分,也存在各自的两种发力法,图十六所示为擒合发力。如果转身贴靠后,乙以大臂拦击同时左足转绊为挑踹截击,则为击开发力。
地开十八招式主形招简记
一、单展擒羊:见前实例一
二、靠山拔柳:见前实例二
三、顺手牵羊: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向乙冲击,乙则以右腿切入甲右腿的外侧相捌,同时以双手急速抄拿甲拳,趁甲回收之机,用双手力拽其右臂至其右侧身后下方,使其因受捌而摔。
四、顺风摆柳: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速以左手挂拦同时略后仰伸左腿下击,随之落左脚于甲前右侧,急摆右腿至甲的身后,并回勾击甲腿同时击右拳冲击或冲拦。
五、力转青熊: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以左手挂拦同时移左足于甲的右前侧,速以右臂由左臂下抓拿甲的右臂同时上右腿。急切把左手转移至甲的后脖领抓住后拽,同时用左足或右足挑击甲的膝后弯,形成叉合。
六、猛虎掏心: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以右手挂拦后立即抓着前胸,以左掌击其头,同时急速转体把左腿摆至甲左腿外侧相绊,再迈右腿全力打拉其全身。
七、挂肘翻山: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以左臂挂拦随即直臂插至甲胸前形成横栏,同时把左腿插至甲的身后以膝克弯,形成腿膝与全臂肘的叉合。
八、鲸鱼合口: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急以右手挂拦,随即反掌勾着甲的后脖,同时以左手进其裆后强推并以右足挑击甲的膝部相助,发叉合力。
九、霸王背縴: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急以左手由下而上反手挂拦,同时右肩后转,转体插右腿于甲腿前,以左手与右腿发叉合力,并以右臂随体转动时,发力击于甲背后相助。
十、猛虎下山: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急以右手挂拦,随即回手掌按甲胸,同时降身迈左腿以左手栏勾甲的右腿膝弯,两手发叉合力。
十一、十字挂画: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用左手挂拿,同时急速以左足右手固定甲的右足使之不能移动,并极力把甲之右臂推拉至其右侧身后,使之在力矩条件下跌扑。
十二、半臂掀山: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以左手挂拦并翻肘夹住其右臂下沉,同时速移左腿以膝顶住甲的右腿膝弯,以左肘左膝发叉合力。
十三、金刚进手: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以右手挂拦,同时左手由右臂下直取咽喉,全身贴甲其左腿移至甲身后,左手与左腿挑击同发叉合力,并以右手相助。
十四、身进虎穴: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急以左手外挂并由其腋下躜进同时右手随身切入后反手抓住右腿根,阻甲回步。扬左臂左腿向身后的甲进行拦击,形成左侧手足与右手定点的翻身力矩,使甲翻跌。
十五、青龙探爪: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急以右手挂拦,随即略转身把左手,左腿同时向甲的左侧击出,并继续转身轮右手与右勾腿,翻拍击乙,右勾腿落于甲腿后,形成叉合力。
十六、身弹玉柱: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以左手向其怀内挂拦,同时速进身于甲的右侧,并提起右膝击甲的腹部,然后加单展叉合。
十七、金蝉脱壳:
甲以右臂右腿上步冲击,乙则以右臂砸下并顺势顺其肩胯直达甲的右腿跟,同时以背贴靠其上腹插左腿于甲的裆下,以右手与右胯的叉合力治甲。
十八、怪蟒冲天:
甲以右拳右腿上步冲击,乙急以左手挂拦,同时全身向甲的腿部贴靠并顺手以右手由其裆上贴甲身直冲下腭,由于左手与左小腿对甲腿的拦截,随产生对甲的叉合力。
上述的地开十八招式,都是主形招的自卫描述,在实际应用中,都应重视“内锋先击”,都要学习“一招双发力,又可前后行”的应变运用。
学者会在实习中,逐步学会叉合腿的随机应变能力,逐步达到互相连接运用的技能。
地开十八招式是短打运合论中“贴靠叉合相应”的具体体现,学者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会在理论的指导下,以地开十八招式为依据能创造非常多的贴靠招式。
本资料所述为地开十八招式之本,自己创造的为其枝,本固枝荣,因此地开十八招式是不容许更改的,在少北武术技艺中,是统一的,为贴靠之本,大家只能在固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张荣时 写于锦州
1988年2月
作者:张荣时 整理:吴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