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北武术参考资料
《武术器械示意图》
张荣时写于锦州
1999.5.29
【目 录】
一、刀 二、枪 三、剑 四、戟 五、斧 六、钺 七、钩 八、叉 九、鞭 十、锏
十一、捶 十二、抓 十三、拐 十四、棍 十五、鎲 十六、槊 十七、橛 十八、戈
十九、铲 二十、盾 二十一、匕 二十二、峨嵋刺
【武术器械图谱】
武术器械源于两个方面:(1)由古代战用兵器演化而来;(2)由古今艺人表演用的器械演化而来。古代的兵器,如“铁蒺藜”等由于不便于演练,就没有发展成武术器械;又如晚清时代的“峨嵋刺”并不是战用兵器,只是由于演练技巧为人赏视,而成为武术器械。常用的武术器械列下供参考:
(一)刀:刀有长柄大刀和短柄短刀两类。
短刀的刀形有四形:步战刀、砍战刀、马战刀、翻刃刀等。长柄大刀器形有杆刀、翻刃大刀、朴刀、双手带(岱)、春秋刀等。
(二)枪与矛:枪有尖刃;矛有尖无刃。
枪的样形有大枪、花枪、火焰大枪、箭头大枪、三棱大枪、双头双枪等。矛有长矛、圆环长矛等。
(三)剑:常见的剑形有四种:步马战剑、矛背剑、箭头剑、三刃棱剑等;据剑穗又有长穗剑与短穗剑之分别。
(四)戟:单月牙叫“青龙戟”;双月牙叫“方天戟”。一般长柄用单戟,短柄用双戟。
(五)斧:有长柄单斧和短柄双斧。
(六)钺:钺的种类较多有“斧钺”“羊角”“月钺”皆双手各一,统称“子母”或“鸳鸯”。
(七)钩:有单钩、双钩;形有“鹿角钩”“虎头钩”“挠钩”“护手钩”。流行较广的是护手钩。
(八)叉:叉顶有两股的称“牛角叉”;三股的称“三股叉”或“三头叉”;此外还有“飞叉”。
(九)鞭:有“硬鞭”“软鞭”二种。“硬鞭”又有“竹节钢鞭”“水磨钢鞭”。“软鞭”有“节鞭”(有7节、9节、13节之分)及“皮条鞭”。
(十)锏:锏身无节,锏端无尖,断面成方形,有凹槽,故有“凹面锏”之称。要求猛快,有云“雨打白沙地,锏打乱劈柴”。
(十一)捶:古称“椎”。有“长柄单捶”“短柄双捶”“练子捶”。锤形有“立瓜”“瓜”“卧瓜”“八楞”等形。
(十二)抓:又称“挝”。分长柄(判官长笔)及软械(飞抓)。长柄杆端有抓形如手,中指与食指并拢,大拇指与无名指、小指中间手握一笔,手形似剑指。
(十三)拐:长拐4尺,短拐为双。如短柄成“卜”字形,称李公拐。
(十四)棍:棍有长棍、短棍、大梢子棍、短梢棍、三节棍等。棍、棒、轮、杵、杆在古代与棍同名。
(十五)镋:有下列各形。尾端有三棱铁钻,称为“鐏”。
(十六)槊:有长柄槊、狼牙槊等。
(十七)橛:皆双用,长三尺余,不制(限制),一端细、一端粗,手握粗端,如双棒。
(十八)戈:有长、中、短三种。商朝已有铜戈,直到秦朝仍用戈。长戈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兵。戈由镰刀演化而来,平头,刃在下。
(十九)铲:有“月牙铲”(阴铲)“蹄形铲”(阳铲)及“阴阳铲”等。
(二十)盾:呈长方形或园形,又名挡箭牌,古称“干”。“大动干戈”即指盾与戈。
(二十一)匕首:匕形有单面刃刀匕、两面刃剑匕、无刃矛匕等;又有单匕和双匕之分。
(二十二)峨嵋刺:始于清末,长30厘米,中间粗,两头细,头扁成菱形带尖,正中一圆环。演练时,中指插进园环内,左右手各持一个。
锦州少北武术非遗工作室
2012年10月2日
作者:张荣时先生